大禹生物

首页      

关于大禹

大禹创始人 大禹概况 企业大事记 大禹文化 大禹荣誉 大禹公益 视频中心 人才战略

新闻中心

大禹动态 行业动态 企业风采 人物对话

技术研发

大禹专属 研发体系 研发成果 科研合作

质保体系

质量监控 质控体系 原料把控 CCP工艺 追溯体系

产品聚焦

产品应用 技术讲座 菌酶系列 生物制品 动物医药

臻享服务

终端服务 物流服务 回馈活动 会员活动

Industry News

行业动态

朱增勇:预计2023年猪价大概率持稳略涨 全年可以实现盈利

2023-01-06 08:42:07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于1月3日发布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全年生猪均价为19.0元/公斤,低于上年的20.5元/公斤,预计2023年猪价大概率持稳略涨,全年依然可以实现盈利。


朱增勇


其分析称,从供给来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在2022年4月触及低点之后持续增长,至四季度已较4300万头的合理产能上限高出90万头左右。综合考虑生产效率(PSY水平)提升和出栏体重下降,预计2023年我国猪肉产量持稳略增。猪肉进口量亦有望增加至200万吨左右。消费方面,随着新冠疫情感染率下降,餐饮将全面恢复,加上2023年经济增长预计达到6%左右,带动收入增长,朱增勇预计猪肉消费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将会明显增加,利好猪价。“本轮猪周期有缩短的趋势,2023年局部时间猪价高点不会高于2022年10月底的价格,因此需要做好能繁母猪管理,不要盲目扩产。”朱增勇提醒,“要注意预防2024年春节后出现亏损。”


2022年市场形势

朱增勇预计,我国2022年猪肉产量较上年增长5.9%,但由于进口明显下降(预计全年进口175万吨,同比下降52.8%),全年的供给量预计较上年仅增长1.9%。


其还指出,市场情绪对2022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出栏节奏影响显著,使得供给出现了明显后置的特征。而消费下降、供应量上升挤压了价格和盈利,导致猪价在年底出现了“跳水”——2022年11月以来生猪价格从28元/公斤跌到了17元/公斤,甚至有些日降幅就达到1-2元。


2020-2022年生猪周价格走势(元/公斤)


朱增勇认为,这首先是由于消费低迷,特别是近期在南方地区。新冠疫情防控放开后,餐饮集团消费不升反降,北方和南方先后受到影响,家庭消费、加工消费亦锐减,各地短期屠宰量、生猪外调量明显下降。而南方人均猪肉消费量相对较高,近期的疫情影响也更甚,导致元旦前后猪价低迷。其次,前期压栏和二次育肥在近期形成了恐慌性出栏冲击。年末一般肥猪占比相对较高,但正常状态下也就10%。2022年国庆前后的压栏和二育导致这一比例明显提升。加之12月初猪价未出现养殖户期盼的上涨,恐慌出栏导致价格踩踏效应放大。


“2022年上半年消费处于淡季,消费下降而供给增加;三季度供给下降叠加消费短期提振,带动猪价持续反弹;四季度中后期猪肉价格较高叠加疫情又导致短期消费低迷。”朱增勇称,无论家庭消费、餐饮消费和加工消费均呈现部分时间低迷的特征,对短期猪价产生明显影响。总体来看,如果生产经营没有受到疫病影响,自繁自养养殖户会在2022年实现连续第4年盈利,平均每头盈利约300元,较上年小幅下降。


未来经营建议

对于未来的生产经营,朱增勇为养猪人给出了四点建议:


01 苦练内功养好猪,才能赚时多赚、亏时少亏。

其指出,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养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要从种、料、病、管上下功夫,目前全国平均自繁自养成本约17元/公斤,成绩好的能到15元/公斤,应加强对标,如果高出20元/公斤,则发展前途有限。


02 要避免投机心理,逢快不赶、逢慢不走稳收益。

养猪不是炒股,不是投机的一锤子买卖。影响猪价因素很多,就像股市崩盘,不要以为能够全身而退。去年10月底的高价可能没几个赶上,但低价持续时间长。选择6-9月份二次育肥的确赚了钱,若不断盲目加杠杆又导致12月份亏本回吐。


03 兼听则赚、偏信则亏,要理性分析行情信息。

近年随着媒体不断发展,有些自媒体和一些市场机构投大家所好,不断发出涨价声音,大肆散布母猪减少、养殖户减产、肥猪紧缺和猪价年底大涨等信息,而选择性无视农业农村部预警产能总体正常、防止猪价涨跌急转的提示。必须承认,短期市场情绪会改变供给结构,扰动猪价走势,但总体趋势难以改变,例如11-12月份猪价回落就是市场的回归,但是短期过度下跌又杂合了市场情绪。长期看母猪,中期看仔猪,短期看中大猪。因此判断中长期生产供应与价格,要紧盯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存栏。


04 要在短中长的不同节点做文章调节“猪生产”。
养殖是一个长期的事业,要学会正确的经营管理。生猪产能较高导致亏损时,养殖户杀母猪伤筋动骨,杀仔猪于心不忍,早卖肥猪则立竿见影。由此可以采用三个“一”策略:10头母猪淘汰一头老母猪,一窝仔猪淘汰一头弱仔猪,一头肥猪提前一旬(10天)出栏。压栏扛价往往导致猪价低迷期延长,使后市陷入“猪不增肉增,价格稳不住”的困境。


总之,“只有养殖主体生产技术过硬,掌握信息全面,养殖行业自律不投机,政府科学引导,才能让中国养猪业行稳致远,养殖者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朱增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