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服务热线

400-770-8898

Industry News

行业动态

朱增勇:预计2023年猪价大概率持稳略涨 全年可以实现盈利

2023-01-06 08:42:07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于1月3日发布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全年生猪均价为19.0元/公斤,低于上年的20.5元/公斤,预计2023年猪价大概率持稳略涨,全年依然可以实现盈利。


朱增勇


其分析称,从供给来看,我国能繁母猪存栏在2022年4月触及低点之后持续增长,至四季度已较4300万头的合理产能上限高出90万头左右。综合考虑生产效率(PSY水平)提升和出栏体重下降,预计2023年我国猪肉产量持稳略增。猪肉进口量亦有望增加至200万吨左右。消费方面,随着新冠疫情感染率下降,餐饮将全面恢复,加上2023年经济增长预计达到6%左右,带动收入增长,朱增勇预计猪肉消费从今年二季度开始将会明显增加,利好猪价。“本轮猪周期有缩短的趋势,2023年局部时间猪价高点不会高于2022年10月底的价格,因此需要做好能繁母猪管理,不要盲目扩产。”朱增勇提醒,“要注意预防2024年春节后出现亏损。”


2022年市场形势

朱增勇预计,我国2022年猪肉产量较上年增长5.9%,但由于进口明显下降(预计全年进口175万吨,同比下降52.8%),全年的供给量预计较上年仅增长1.9%。


其还指出,市场情绪对2022年三季度和四季度出栏节奏影响显著,使得供给出现了明显后置的特征。而消费下降、供应量上升挤压了价格和盈利,导致猪价在年底出现了“跳水”——2022年11月以来生猪价格从28元/公斤跌到了17元/公斤,甚至有些日降幅就达到1-2元。


2020-2022年生猪周价格走势(元/公斤)


朱增勇认为,这首先是由于消费低迷,特别是近期在南方地区。新冠疫情防控放开后,餐饮集团消费不升反降,北方和南方先后受到影响,家庭消费、加工消费亦锐减,各地短期屠宰量、生猪外调量明显下降。而南方人均猪肉消费量相对较高,近期的疫情影响也更甚,导致元旦前后猪价低迷。其次,前期压栏和二次育肥在近期形成了恐慌性出栏冲击。年末一般肥猪占比相对较高,但正常状态下也就10%。2022年国庆前后的压栏和二育导致这一比例明显提升。加之12月初猪价未出现养殖户期盼的上涨,恐慌出栏导致价格踩踏效应放大。


“2022年上半年消费处于淡季,消费下降而供给增加;三季度供给下降叠加消费短期提振,带动猪价持续反弹;四季度中后期猪肉价格较高叠加疫情又导致短期消费低迷。”朱增勇称,无论家庭消费、餐饮消费和加工消费均呈现部分时间低迷的特征,对短期猪价产生明显影响。总体来看,如果生产经营没有受到疫病影响,自繁自养养殖户会在2022年实现连续第4年盈利,平均每头盈利约300元,较上年小幅下降。


未来经营建议

对于未来的生产经营,朱增勇为养猪人给出了四点建议:


01 苦练内功养好猪,才能赚时多赚、亏时少亏。

其指出,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养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要从种、料、病、管上下功夫,目前全国平均自繁自养成本约17元/公斤,成绩好的能到15元/公斤,应加强对标,如果高出20元/公斤,则发展前途有限。


02 要避免投机心理,逢快不赶、逢慢不走稳收益。

养猪不是炒股,不是投机的一锤子买卖。影响猪价因素很多,就像股市崩盘,不要以为能够全身而退。去年10月底的高价可能没几个赶上,但低价持续时间长。选择6-9月份二次育肥的确赚了钱,若不断盲目加杠杆又导致12月份亏本回吐。


03 兼听则赚、偏信则亏,要理性分析行情信息。

近年随着媒体不断发展,有些自媒体和一些市场机构投大家所好,不断发出涨价声音,大肆散布母猪减少、养殖户减产、肥猪紧缺和猪价年底大涨等信息,而选择性无视农业农村部预警产能总体正常、防止猪价涨跌急转的提示。必须承认,短期市场情绪会改变供给结构,扰动猪价走势,但总体趋势难以改变,例如11-12月份猪价回落就是市场的回归,但是短期过度下跌又杂合了市场情绪。长期看母猪,中期看仔猪,短期看中大猪。因此判断中长期生产供应与价格,要紧盯能繁母猪、仔猪和育肥猪存栏。


04 要在短中长的不同节点做文章调节“猪生产”。
养殖是一个长期的事业,要学会正确的经营管理。生猪产能较高导致亏损时,养殖户杀母猪伤筋动骨,杀仔猪于心不忍,早卖肥猪则立竿见影。由此可以采用三个“一”策略:10头母猪淘汰一头老母猪,一窝仔猪淘汰一头弱仔猪,一头肥猪提前一旬(10天)出栏。压栏扛价往往导致猪价低迷期延长,使后市陷入“猪不增肉增,价格稳不住”的困境。


总之,“只有养殖主体生产技术过硬,掌握信息全面,养殖行业自律不投机,政府科学引导,才能让中国养猪业行稳致远,养殖者在其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朱增勇表示。

COPYRIGHT © 2015-2024 山西大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晋ICP备17002767号-1          晋公网安备 140830020000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