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服务热线

400-770-8898

Technical Lecture

技术讲座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理及防控

prevention and control

2018-01-06 15:38:32

当前位置:产品聚焦 > 技术讲座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的,以胸膜肺炎和出血坏死性肺炎为特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可引起猪的高度呼吸困难,发生急性败血症而突然死亡;感染后存活的育肥猪生长缓慢,平均日增重下降36﹪,饲料报酬下降27﹪;耐过的种猪因带菌往往成为潜在的传染源。



      各阶段的猪对该病均易感,急性感染尤其是25-45日龄仔猪感染后,表现出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发病仔猪迅速死亡,慢性感染主要影响猪的增重、降低饲料报酬、延长育肥时间。同时,急性感染耐过或隐性感染的猪成为带菌者,成为本病再次爆发和流行的潜在传染源,给本病的控制和根除带来困难。

      本病在临床上常与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混合感染,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一、我国目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现状

      1、流行情况

      在我国,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已长期存在并广泛流行。从临床调查和检测结果来看,该病在我国的一些集约化猪场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2、发展趋势

      伴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迅速发展,猪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也较为严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也不例外,这给该病的确诊和防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另外,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使得该病原菌的耐药现象也愈加明显。

      二、流行病学

      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是一种呼吸道寄生菌,主要存在于患病猪的肺部和扁桃体,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的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气温剧变、潮湿、通风不良、饲养密集、管理不善等条件下多发,一般无明显季节性。研究表明,细菌在4周龄便可定值在猪的上呼吸道,而发病一般在6-12周龄之后的生长育肥猪,尤其是在应激因素存在的条件下,同一猪群可同时感染几种血清型。

      本病的感染途径是呼吸道,即通过咳嗽、喷嚏喷出的分泌物和渗出物而传播,而接触传播可能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国内外的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猪患呼吸系统疾病时,容易发生继发或混合感染。如本病可与猪伪狂犬、蓝耳病、多杀性巴氏杆菌、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发生混合感染,应引起高度重视。

      据近几年各地的发病情况分析,哺乳仔猪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而生长育肥猪死亡率并不高,仅略高于正常死亡率。

      三、主要临床症状

      本病的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4种。

      最急性型:猪群中1头或几头突然发病,并可在无明显症状下死亡。随后,疫情发展很快,病猪体温升高达41.5°C以上;精神不振、食欲明显减退或废绝,张口伸舌,呼吸困难,常呈犬坐姿势;口鼻流出带血的泡沫,鼻端、耳及四肢末端皮肤发绀,可于24-36小时内死亡,死亡率高。

      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体温40.5-41°C;呼吸困难,喘气、咳嗽,鼻部可见明显出血。整个病情稍缓,通常于发病后2-4天内死亡,耐过者可逐渐康复,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亚急性或慢性:常由急性转来,体温不升高或略有升高,食欲不振,阵咳或间断性咳嗽,增重率降低。在慢性感染群中,常有很多隐性感染猪,当受到其它病原微生物侵害时(如支原体肺炎、多杀性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蓝耳病病毒),则临床症状可能加剧。

      剖检病变主要见于胸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肺炎和胸膜炎。

      四、综合防控

      药物预防:根据近来国内外的用药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头孢噻呋钠、替米考星、氟苯尼考、多西环素等较敏感。

      综合防治:注意预防伪狂犬、猪瘟、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等疾病。这些疾病能够破坏猪的免疫系统,或破坏猪肺脏的防御功能,从而使猪只对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易感性增加,因而一定要做好这些疾病的免疫预防工作。猪舍及环境均定期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减少猪的应激,改善和加强饲养管理,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总之,对于呼吸道疾病的控制应以免疫预防为主,并结合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建议用:

      A、活抗(加倍)+全能维+氟苯尼考+多西环素

      B、活抗(加倍)+全能维+氟苯尼考+替米考星

      C、活抗(加倍)+全能维+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D、活抗(加倍)+全能维+延胡索酸泰妙菌素

      重视并做好日常的预防保健工作。

COPYRIGHT © 2015-2024 山西大禹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晋ICP备17002767号-1          晋公网安备 14083002000038号